近日,瑞典烏普薩拉大學、隆德大學等研究機構在國際精神疾病領域期刊《MolecularPsychiatry》發表了題為"Dopamine and fear memory formation in the humanamygdala"的研究成果,研究證明人類的恐懼條件反射與杏仁核內的內源性多巴胺釋放有關,并且恐懼習得強度與多巴胺的釋放量呈正相關。

越運動越聰明! Nature:“運動員血液”能讓久坐不動的小鼠滿血復活!
總之,從運動小鼠身上采集運動血漿輸入久坐不動的小鼠的體內,可降低神經炎癥基因表達和實驗誘導的腦炎癥,也就是說 “運動員血液”可通過CLU凝聚素增強記憶力并抑制腦部炎癥。

警惕!Cell Reports:潛在明星抗癌靶點可能會促癌?這一靶點是否有未來?
Shp2,可謂是近幾年一個新興的明星抗癌藥靶點,它是由Ptpn11基因編碼的細胞質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參與細胞增殖、分化和存活,直接作用于受體酪氨酸激酶 (RTK) 和細胞因子受體的下游,被認為是 PTP家族中先被證實的原癌蛋白。如今,經過充分驗證, Shp2可以促進多種癌癥的生長和存活,也因此正在成為治療癌癥的重要靶標。

試驗小鼠總壽命提高了9%!《自然-代謝》發文:葡萄籽提取物或可發展成為延壽特效藥!
年齡是慢性疾病的大危險因素之一,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謝紊亂、神經退行性病理和多種惡性腫瘤。衰老,是生命周期的一部分,是任何生命都無法逃避的過程。在生長過程中,衰老細胞的積累可以造成器官功能衰退和慢性病理的增加,這些細胞也形成了衰老相關的分泌表型(SASP)。注:衰老相關分泌表型(SASP)定義了衰老細胞表達和分泌多種細胞外調節劑的能力,包括細胞因子、趨化因子、蛋白酶、生長因子和生物活性脂質等。

新藥進展 | 2型糖尿病治療新方案!信達生物公布GLP-1R/GCGR雙激動劑IBI362的Ib期臨床研究結果
12月7日,信達生物宣布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GLP-1R)/胰高血糖素受體(glucagonreceptor, GCGR)雙激動劑IBI362(LY3305677)在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多次給藥、劑量遞增Ib期臨床研究結果被2021年國際糖尿病聯盟大會(IDF 2021)接收為大會摘要并以線上壁報的形式發表。

打開抗癌新思路!Nature:ecDNA“抱團行動”促使癌基因表達擴增
一直以來大家都默認基因都是在染色體上,染色體外DNA(ecDNA)這一概念的出現可以說是顛覆了大家的傳統認知,原來研究了半天,竟是搞錯了方向,癌基因其實并不在我們關注的染色體上。由此,癌癥研究打開了一扇新大門。

細菌也成帶路黨!ACS NANO: 多功能菌基納米酶實現腫瘤治療打擊
化學動力療法(CDT)是一種通過腫瘤微環境(TME)內源性活性氧(ROS)破壞腫瘤細胞的治療方法。然而,由于腫瘤自身的抗氧化能力以及靶向性等問題限制了CDT的進一步發展。

大腸癌中的這種“壞”細菌,或能在腫瘤免疫中發揮“好”作用
免疫療法在臨床上已經成功應用于治療多種血液學和實體轉移性惡性腫瘤。廣泛使用的靶向免疫檢查點的藥物,如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體PD-L1,對一部分癌癥患者有效。然而,抗PD-1/PD-L1治療在大多數結直腸癌患者中作用卻不大。因而,找到一種能提高結直腸癌患者抗PD-1/PD-L1治療效果的新方法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