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MM:新冠治療,西醫(yī)效果好還是中醫(yī)效果好?

ERMM:新冠治療,西醫(yī)效果好還是中醫(yī)效果好?

2022年,武漢大學和廣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團隊在Expert Reviews in Molecular Medicine發(fā)表題為“A systematic review of outcomes in COVID-19 patients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combination with 。研究結果表明在新冠的臨床治療方面,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效果顯著優(yōu)于西醫(yī)治療。

查看詳細
研究人員發(fā)現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新分子靶點

研究人員發(fā)現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新分子靶點

來自復旦大學中山醫(yī)院和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的研究人員和其他合作者,通過三種飲食或化合物誘導的小鼠慢性肝炎癥和損傷模型,共同確定了NASH發(fā)病的一種新的分子機制。本研究證實了IGF2BP2是NASH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關鍵調控因子。

查看詳細
Nature子刊和Aging Cell兩篇論文:線粒體功能障礙是如何導致早衰和疾病的

Nature子刊和Aging Cell兩篇論文:線粒體功能障礙是如何導致早衰和疾病的

布法羅大學(University at Buffalo)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已經開發(fā)出強大的新方法,來研究并可能逆轉導致線粒體疾病和過早衰老的細胞機制。

查看詳細
WHO:全球新增新冠病例下降25%

WHO:全球新增新冠病例下降25%

8月17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發(fā)布的新冠疫情報告顯示:上周全球報告的新冠病例數下降25%,死亡人數下降了6%,但亞洲部分地區(qū)的新冠死亡人數仍處于較高的水平。

查看詳細
調查顯示,阿爾茨海默病研究正在迷失方向

調查顯示,阿爾茨海默病研究正在迷失方向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復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多年來,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主要專注于少數病理改變,比如大腦中tau蛋白和β-淀粉樣蛋白的異常積累。近期的一項綜合調查表明,過去30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些生物學通路(特別是免疫和代謝通路),但還有數百條通路與這種疾病有關。

查看詳細
感染新冠病毒兩年后,這些疾病風險仍然增加!

感染新冠病毒兩年后,這些疾病風險仍然增加!

感染新冠病毒之后的數周和數月之內,感染者神經和精神后遺癥風險顯著增加。這些疾病風險的增加會持續(xù)多久?它們對兒童和成年人的影響是否相同?不同新冠變體所帶來的疾病風險狀況是否不同?對于這些問題,目前仍然沒有確定的答案。

查看詳細
通過腸道淋巴系統(tǒng)吸收?!藥物吸收新途徑 靶向小鼠癌細胞

通過腸道淋巴系統(tǒng)吸收?!藥物吸收新途徑 靶向小鼠癌細胞

密歇根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正在開發(fā)一種新的抗癌藥物,這種藥物通過腸道的淋巴系統(tǒng)而不是血管吸收,有可能戰(zhàn)勝導致耐藥性的分子信號通路,同時提高抗癌能力和減少副作用。很值得留意。

查看詳細
Science子刊:檢測激活免疫細胞的腸道微生物的新方法

Science子刊:檢測激活免疫細胞的腸道微生物的新方法

西達斯-西奈的研究人員開發(fā)了一種方法,可以幫助確定哪些人體腸道微生物有可能導致一系列炎癥性疾病,如肥胖、肝病、炎癥性腸病、癌癥和一些神經系統(tǒng)疾病。

查看詳細
極端高溫只是開始,更致命的警告在后面:58%人類病原體獲得強化

極端高溫只是開始,更致命的警告在后面:58%人類病原體獲得強化

2022年8月8日,美國夏威夷大學研究團隊在Nature climate change發(fā)表的研究成果,發(fā)現58%人類病原體(即375種傳染病中的218種)因氣候變化而強化;氣候變化通過不同的傳播途徑導致致病性疾病;氣候變化導致人類病原體傳播途徑過多,人類無法進行全面適應。

查看詳細